咨询热线

0512-57773915

涨姿势啦!关于春节年俗那些事,别说你都知道!

2016年春节就要到了,平日忙碌奔波于城市之中,是不是觉得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,关于春节的年俗,您还知道几个呢?身处异地的您,还记得家乡春节的习俗吗?



江苏省

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。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。苏州习俗: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,叫做“高升三级”。清晨出门,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,叫做“喜神方”。并到城隍、土地等庙去烧香,必历经十庙乃止,称为“烧十庙香”。自元旦至元宵,火炉中烧巨煤墼,称为“欢喜团”。准安人传说,吃汤团可以接财神,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,直到元宵,天天都有汤团吃。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,绕以红丝,戴在发髻上,据说可以长寿。




浙江省

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,点火燃烧,并敲锣打鼓,称为庆田蚕。又点天灯于竿上,直至三月三日止。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。晚上要关门前,再于一次关门炮。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,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,同时用茶叶蛋待客,称为捧元宝


福建省

厦门人元旦出门前,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,称为祭神。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,中午祭神则用牲醴,及一碗春饭。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。闽音谐音,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。漳州初四称为接尪,除了进庙烧香外,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,叫做荐盒、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。



广东省

海丰一带,小辈向长辈贺年时,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。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、腐圆、酵包、管煎、五果汤。初四夜里,家家要点一盏灯,准备一缸水,叫做等神水。东莞正月初一祭神,要供上糖上煮芋头,叫做富贵有缘



四川省

成都人元旦不吃饭,因为,同音,为了避讳,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,福寿绵长。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,除了敬神、祭祖外,也吃团年饭。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,称为九品烛,以敬天地。



陕西省

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,元日聚集子孙礼拜,祭后更醵金饮宴,称为节坐。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、猪肉相赠,称为拜节。高陵县元旦,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,称为接天神。又以木炭悬于门首,据说可以去瘟疫。石泉县以黄纸作钱,元旦结彩悬于门,名为宝盖钱。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,家家剪纸人后,拿到门扔掉。当日每人必定饱食,称为填五穷



甘肃省

社火,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,是一种载歌载舞、体裁多样、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,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。民间社火表演中,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、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。



山东省

宁阳县元旦吃馄饨,称为填仓,黄县、蓬莱一带,元旦早起要照虚耗。由女主人手持红烛,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,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,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。小孩子起床后,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,据说可以长得快。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,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,节节高升,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,意味有余头



东北省

除夕,首先全家一起祭祖,依尊卑长幼,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辞岁。随后,举行家宴,长辈们坐了上首,晚辈们团团而坐,取“阖第团圆”之意。饭果必要丰富,让人有充实感,预示来年丰衣足食,事业兴旺。

席间,老少互相祝愿、兄弟间推杯换盏,尽情享受天伦之乐。饭后,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,人行其上,嘎嘎作响,谓之“踩岁”;再将悬挂于室内、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,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,室内、外一片灯火辉煌。。

为珍惜已逝的岁月,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,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,谓之“守岁”。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,抖空竹、抽陀螺、捻升官图、掷骰子、玩牛牌、吹琉璃喇叭、口琴、耍影戏人、点走马灯,放“滴滴金儿”,“耗子屎”、“黄烟带炮”……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、打麻将、打十胡。

最后,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,谓之“五更饺子”、“团圆饺子”。在百十个饺子里,只有一个放有硬币,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,主一年诸事顺遂。


北京

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(又称团圆饭)是必不可少的,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。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,取其更岁交子之义。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,在饺子中放进糖、铜钱、花生、枣、栗子等。如吃到糖的,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;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;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,因花生又名长生果,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……

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,相互拜年,请客送礼、逛庙会、逛厂甸。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,百姓送穷、商人开市(初六正式开业)。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,称之为捏小人嘴,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。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。


山西省

每逢春节除夕晚上,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,名曰旺火,以图吉利,祝贺全年兴旺之意。里面放柴,上面写个大红字条"旺气冲天"。等午夜十二点,鞭炮齐鸣之时,将旺火点燃。点燃后,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,状若浮图,既御寒,又壮观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,有的做游戏,有的放鞭炮,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,以图"旺气冲天"。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,谁家的火堆大,着的旺,谁家的旺气也大。正如清朝《大同县志》所述:"元旦,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,状若小浮图。及时发之,名曰旺火,即省城达达火也。"


云南省

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,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,而把“扫帚星”引来,招致霉运。假使非要扫地不可,须从外头扫到里边。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,怕因此破财。

今天云南的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,大年夜扫除干净,年初一不动扫帚,不倒垃圾,备一大桶,以盛废水,当日不外泼。


湖南省

星火龙表演: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,古老而朴素。从正月初一到十五,不论是农村或城镇,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。舞龙灯先要"接龙"。即挨家挨户发请帖,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。接龙后,开始舞龙。龙随鼓起,翻腾跳跃,大有腾云驾雾之势。欢快时,灯游龙卷,让人目不暇接。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,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,如"接龙"、"收水"、"挂红"等,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。



湖北省

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,象征“清泰平安"。其中,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,寄意“新年抓财",“有希望的后生"要吃鸡翅膀,寓意能展翅高飞,当家人则吃鸡骨头,有“出人头地"之意。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,取其谐音“百好"以图吉利。荆州、沙市一带,第-餐要吃鸡蛋,意谓“实实在在,吉祥如意"。如遇客人,要吃二个煮得很嫩,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“荷包蛋",意即“银包金,金缠银,得金得银。



江西省

大年初一这一天全家人都只能吃素食,比如豆腐、白菜、萝卜之类,而且每餐都要将素菜吃光,寓示着新的一年庄稼长势喜人。初二“喝汤”,各家各户都会准备一碗米线,上面放上两个剥了壳的清水蛋,送往本家族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家庭中,实为敬老,因为米线意为长寿,剥了壳的鸡蛋意为脱壳重生。老人一般只会接受米线和其中一个鸡蛋,另一个蛋回敬给主人。


河南省

送神慌年忙祭灶:农历腊月二十三,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,人们称它为“祭灶节”。每到这个时候,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,停下手中各种活计,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。



安徽省

过年只吃一顿饭:在寿县,大年三十一天全家谁也不准吃早饭和午饭,只准吃一顿年夜饭。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。即正月初一、初二两日,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,组织青年及男童,排成长蛇阵,挨家喊拜年,每至一户,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,或者说:向宝厅拜年”,或者以称谓喊拜。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”,喊年者齐复声:应该来的”.别有一番意思。



贵州省

贵州这边的人把春节称作“客家年”,家家户户杀猪宰羊,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还要唱《开春歌》、歌词大意为思春、盼春、惜春、挽春等。



海南省

在海南人看来,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、人的愿望,人为地做出来的,所以,在海南方言中,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字,如做清明、做亲家(即结婚),而北方人过年,海南方言叫做年。需要说明的是,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,海南叫做新年。不过在海南乡下,新年是不当年来的。

海南俗话年怕中秋,月怕十五。一过中秋,乡下就筹备着做年:阉公鸡、填肥鸭、圈家猪、备做年钱。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,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!



青海省

青海东部地区,旧时农家的麦收秋碾等农事活动往往要拖延到冬至前才告结束,所以在这天为庆祝丰收要吃油搅团〈是用青油、白面、水、椒盐等按一定比例蒸煮而成〉。城镇地方,早晨吃肉丁、豆腐丁、金针、木耳等熬的炒酒旗子(将面饼事先切成菱形花纹、烘好后,依纹断为旗花)。晚上吃坐水菜〈将肉切丝,与粉条烩炒〉。冬至以后人们就开始春节的准备活动,童谣曰:过冬至宰聋子〈羊),过腊八宰瞎娃(猪)。意即准备过春节了。










高新区商会